心理測試 | 免費起名大全 | 每日一簽 |

回族湯瓶的故事

現在的位置:靈狐算命 - 免費算命 - 小故事
小故事

回族湯瓶的故事

回族湯瓶的故事

湯瓶是回族人民傳統的盥洗用具,除禮拜用湯瓶凈身外,日常用來洗手洗臉。湯瓶有金屬、搪瓷、砂矸泥、塑料等種類。其型如高腰水壺,有蓋、柄及出水的小嘴,不潔之物不致進入,既衛生又方便。那麼,湯瓶是怎樣來的呢?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天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皇宮的金鑾殿里的一大梁即將倒下,說時遲那時快,急忙趕來的一位頭纏白巾,穿着綠袍,肩搭毛巾,手持湯瓶的高鼻、深目大漢奮力擎起。唐太宗百思不解,第二天便召集文武百官圓夢。有一位善解夢的大臣說:“陛下,大梁倒塌,暗指我大唐社稷將面臨危難,而頭纏白巾,手持湯瓶的大漢西域回回,唐朝的江山要靠西域的回回來共同扶持。”於是,唐太宗下旨不遠萬里從西域大食國請來了六十個回回人,並依照大食國凈儀的習俗,每人賞賜一把精美無比的洗壺。當時人們把這種洗壺叫做“唐瓶”。久而久之,民間就把“唐瓶”誤叫成“湯瓶”了。

過了幾年,朝廷出了動亂,一個大臣叛變了朝廷。叛軍如狼似虎,唐朝的軍隊無論怎樣也抵擋不住。貧民百姓背井離鄉,叫苦連天,全國上下動蕩不安,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寢食不寧,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大臣徐茂公說:“我大唐江山面臨危難,只有西域回固才能拯救,請我皇速派人去求援。”唐太宗連忙派徐茂公到西域大食國。大食國國王二話沒說,當即派大將宛尕斯率兵五千前來相救。由於大食人善騎馬射箭,作戰勇猛頑強,很快平息了叛亂。在唐太宗的再三請求和執意挽留下,宛尕斯將軍和三百名士兵留居長安。唐太宗擔心他們思念家鄉親人,都給他們娶了妻小,並建造了一座大清真寺供他們禮拜。還命令工匠,依照阿拉伯的洗壺樣式鑄造了精巧美觀的金壺和銅壺,供他們禮拜時小凈。這種壺口小腹大,酷似當時的瓷瓶,故而當時的人們習慣稱作“瓶”。因為這是唐朝皇帝賜給的洗瓶(洗壺),所以也叫“唐瓶”,後來人們根據諧音叫成了“湯瓶”。

話說元朝末年,朱元章率兵起義。官府為了鎮壓農民軍,不問青紅皂白,不分良莠,到處燒殺搶掠。有一天,在河北滄州縣的一個村子里,起義軍和官府兵展開激戰。突然,起義軍的一位軍官被敵軍士兵砍傷,鮮血直流,生命垂危。這情景正巧被遠處一個村姑看見,她連忙順手抄 起一根木棍,繞到敵軍背後,只聽“咚”的一聲,敵軍士兵被打死了。然後村姑把起義軍軍官背到自己的家中,包紮好傷口,護理調養。後來,義軍軍官傷愈臨行時,才知道救他們的村姑家信奉伊斯蘭教,習慣使用湯瓶。為了表達對村姑的感激之情,他叮嚀說:“從今以後,只要在你們回回家門口掛上湯瓶,我們義軍一定儘力保護。”

打這以後,一有戰爭,村裡的回民都在門口掛上湯瓶。幾年後,朱元章做了皇帝,他的回族將軍、開國功勛常遇春知道了這件事後規定:“凡我回回者,都掛湯瓶也!”久而久之,掛湯瓶便相沿成習,作為回族飯館、飲食攤點及其他回族經營場所的“清真”標誌了。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1 算命網站 (v.8s8s.net) 回族湯瓶的故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