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試 | 免費起名大全 | 每日一簽 |

“馬首”事件玄機

現在的位置:靈狐算命 - 免費算命 - 小故事
小故事

“馬首”事件玄機

“馬首”事件玄機

這個故事發生在北宋都城東京。與歷史名臣寇準有關。

寇準是個很聰明的人,19歲就中了進士榜。傳說他這個進士是用秤砣打出來的。寇準出生於官宦之家,小時候也沾上一點遊手好閒的習慣,不喜歡讀書,卻迷戀上了鬥蟋蟀把鵪鶉,有時還去樂坊里聽聽小曲。他母親看在眼裡非常着急。

有一天,寇準又在泥瓦盆里鬥蟋蟀,他母親就隨手抓起一個秤砣砸過去,只聽“哎喲”一聲,看時,卻見寇準的小腿肚子上血流如注。他母親又心疼了,流着眼淚把寇準抱進屋裡。寇準在床上躺了半個多個,等腿傷好了,他卻象變了一個人,淘氣玩耍了,一心都放在讀聖賢之書上了。結果,一舉考中進士,成為北宋史上屈指可數的少年進士。寇準中進士以後,一路春風得意,知縣、通判、正言、三司判官、郎中,不到30歲,就被提拔做了樞密副使,進入執政大臣之列。

然而,到景德元年這一年,寇準已經43周歲,整整十四年過去了。寇準卻一直在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一類的官職上左右徘徊,而連他舉薦的呂端都早他九年零三個月做了宰相。這一現象使得很多人大惑不解!有人猜測,這與寇準的性格有關。

寇準性格豪放,19歲擠身官場之後,那種兒時的習性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他喜歡與同僚及下屬飲酒賦詩,幾乎每天晚上在他的居處都要張燈結綵,大擺酒筵。他嫌點油燈不夠排場,便在所有的地方,甚至廚房和廁所里,都燃上了巨大的蠟燭。第二天早晨,僕人得用竹筐把蠟燭燃剩下的燭淚抬出去。寇準的俸祿都用來喝酒了,他連一處象回事的住宅都沒有。他的朋友,北宋著名隱士魏野給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聯說他:“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台。”意思是說,官做得那麼大,連營修一處樓閣的宅基地都沒有。

這之間,寇準也有到地方上做官的時候。在地方上,寇準喝酒喝得更厲害了。一次宴飲下來,常常喝掉三五十升酒。地方上難得有好酒,寇準喝不習慣,他喝的酒,多是差專人去東京一些大酒坊購得的。每次酒筵,寇準還要請一些樂工歌伎來唱歌伴舞。寇準尤其喜歡一曲叫《柘枝》的舞蹈,並且百看不厭。表演《柘枝》舞,每場得二十四個演員,陣勢很浩大。每看一遍《柘枝》舞,寇準都要連飲數杯酒。據說寇準痴迷《柘枝》舞到了每飲必舞,一舞必通宵達旦的地步,人送他綽號“柘枝顛”。宋太宗是一個極儉樸的皇帝,不重用寇準這樣的人也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也有人對這一說法給予否定。他們知道,寇準與宋太宗的關係非同一般。喜歡喝喝酒,喜歡看看舞蹈,對寇準這樣的當朝重臣,宋太宗根本不會當回事。他們也有他們的依據,他們列舉了一件眾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來證明他們的觀點。

這件事恐怕正史野史上都有記載,以至在當今流傳相當廣泛。那時節宋太宗已在龍座上坐了太長的時間,都坐糊塗了,連立太子的事都有扔到了腦袋後面三十裡外的地方。有些大臣也咸吃蘿蔔淡操心,非要提醒一下宋太宗不可。譬如一個叫馮拯的大臣,他就很不識時務,有一天他心血來潮給太宗上了一本,奏請立太子一事。太宗見奏暴跳如雷,他說我皇帝做得好好的,立什麼太子?什麼太子鳥子!我眼裡只有權利、金錢、美女!結果太宗就把馮拯貶到嶺南去了。朝廷上下沒有一個人再提這件事了。大臣們想,你厲害,你鬼迷心竅,我們離你遠點總行吧。時間一長,宋太宗倒有些孤獨了,倒想找人談談立太子的事了。他思前想後,覺得滿朝大臣只有寇準是自己佩服的人。於是,就下了一道聖旨,召見寇準,正在地方上做一個叫通判的官,接到聖旨,日夜兼程趕回東京。

宋太宗一見寇準,幾乎眼淚都下來了,他滿怨寇準說:“你怎麼來得這麼慢啊?”寇準說:“我接到聖旨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就趕來了。”宋太宗又說:“你離開朝廷兩年多了,怎麼一次也不來東京看看朕啊?”寇準鬧不明白了。寇準反問道:“陛下難道忘了,沒有召見臣是不能回京城的?”太宗拍了一下腦袋,嘆了一聲,唉,老糊塗了。於是,他上前拉住寇準的手,讓寇準坐下來,很近乎的說:“寇愛卿,我今天想給你說一件大事。”在沒說事以前,太宗撩起自己的衣裳,讓寇準看他身上的箭傷和刀傷,一邊看還一邊提示寇準,這傷是哪兒哪兒落下的,說:“寇愛卿,你說這趙家江山來的容易嗎?”寇準連連點頭。也是在這個時候,太宗直奔主題了。“那愛卿說說看,我把江山傳給哪個兒子比較放心?”寇準一下子懵了,他沒想到,太宗會給他談這麼機密而又關係江山社稷的大事情。但寇準有一個能耐,越遇大事越能冷靜,他低頭沉思了一下,說:“陛下要為江山社稷選擇接班人,臣給陛下提醒兩點。在這件事上,一不要聽信宮內后妃們的話;二不要聽信左右宦官們的話。”停了停,寇準又說:“與親信大臣商量這件事,也不太合適,這件事只能由陛下自己做主,臣只希望陛下的選擇能夠符合天下百姓的意願!”太宗好長時間都沒有說話,隨後把身旁當值的宦官打發走了,小聲問寇準:“你看襄王趙恆怎麼樣?”寇準回答說:“知子莫若父,皇上認為襄王可以,他就可以了。”

太宗看着寇準,忽然笑起來。

過了不久,襄王趙恆就被立為太子了。這樣一來,滿朝大臣都認為寇準是宋太宗的大紅人,連立太子這樣的事情都聽從寇準的意見。那君臣間的關係,你們想去吧。

後來,有宋史研究者們認為,當時寇準給宋太宗提的那兩點建議是大有背景的,天天圍繞在太宗身邊的李皇后和大宦官王繼恩早結成了反對襄王趙恆的聯盟,有朝一日想重新把已廢除的趙元佐扶上皇位,而寇準及時的提醒從某種程度上堅定了太宗立趙恆為太子的決心。可見宋太宗還沒有糊塗透頂,在立太子這一事上,他主動聽取寇準的意見,也足可以看出寇準在他心中的地位了。

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更說明了這一點。襄王被立為太子后的一段時間裡,身旁走馬燈似的晃動着各色人等,都紛紛誇讚襄王如何如何的有經天緯地之才,其才其德足可以與秦皇漢武相高下。這些話很快就風言風語地傳到了宋太宗的耳朵里,太宗滿臉掛出了不快活。一天,他對寇準說:“人們都誇獎皇太子怎麼怎麼好,這把我放到哪裡去了?”

寇準聞言大為吃驚,但他臉上很快平靜下來了。他說:“別人誇獎太子,說明您這接班人選對了,誇太子還不是讚揚皇上您嗎?太子還是太子,皇上還是皇上啊!”

太宗想了想,覺得寇準說得有道理,連說:“是啊,是啊!”臉上才顯得高興的樣子。

這件事發生之後,大臣們在背後猜測,下一屆的宰相,可是非寇準莫屬了。

奇怪的是,宋太宗並沒有讓寇準做宰相。大臣們又推測開了,一定是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有人就說了,不是宋太宗不想用寇準,而是朝中大臣如張齊賢、馮拯向太宗告寇準狀的結果,說寇準剛愎自用,讓他做宰相一定控制不了他。

是不是這些原因呢?

作為封建帝國的官員,寇準選擇了忠君。因此,近一千年來的中國戲劇舞台上,寇準永遠是一個忠臣。他身上的種種缺陷也由此被人們所忽略。

寇準的忠君首先體現在對姦邪之臣的不共戴天上,他不能容忍臣僚引導皇上走上邪路。不久前,我曾讀到過中國歷史博物館黃燕生研究員的《北宋的文臣們》一文,說淳化二年春天大旱,太宗召來眾大臣詢問情況,大家站在廟堂之上東拉西扯,大談天象氣數,只有寇準冷冷地扔過來一句:“天大旱,是因為世間有不平之事!”

這句話使剛剛做過“太平興國夢”的宋太宗勃然大怒,拂袖離殿,回後宮去了。

第二天,太宗卻又單獨召見寇準,問道:“你昨天說的不平之事,指的是什麼?”

寇準說:“請叫兩府大臣來,我再說。”

等兩府大臣到齊,寇準說:“有兩個人犯了受賄罪,一個得贓物少,卻被砍了頭;另一個得贓物多,反倒只打了二十大棍,還繼續做他的官,大家說說,這是不是不平之事?”

兩府大臣頓時竊竊私語起來。

太宗不相信,問:“真有這種事?”

寇準回答:“陛下可問參知政事王沔,因為另一個人就是他的弟弟。”

太宗回過頭,去看王沔。

王沔面如土色,“撲嗵”跪倒在太宗腳下。

如果寇準的忠君到此為止,只限於與奸佞之臣的鬥爭上,也算盡到一個正直大臣的職責了。然而,寇準的忠君很徹底,即使是皇帝個人,他也不允許他犯錯誤。

有一回,太宗想修造一處園子,寇準進諫說這是在揮霍浪費,會落千古罵名,萬萬建不得。太宗不想聽他“羅嗦”,起身就往殿外走,誰也沒想到寇準這時會搶前一步,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硬是拽着太宗的龍袍,把太宗按回了龍椅。

寇準的這一舉動,直教一些大臣膽顫心驚,幾乎暈倒在大殿之上。就連李沆、王旦這些名臣們,也都深感汗顏,自嘆沒有寇準的這份膽量和豪氣。

事後,儘管太宗也說,朕有寇準,猶如唐太宗有魏徵啊!但,後來又陸續發生了幾件類似的事情后,太宗就找來知樞密院事張遜,問道:“有什麼辦法讓寇準離開京城嗎?”

張遜正在為有寇準這樣的褡檔而頭痛,聽了太宗的話,馬上說:“陛下放心,這事交給臣去辦!”

隔一天,寇準騎馬走在街上,忽然路邊衝出一個彪形大漢,攔住馬頭,倒地就拜,嘴裡還一個勁兒地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路人紛紛駐足圍看。

寇準坐在馬上,一下子給鬧傻了,繼而豆大的汗粒如雨一般滾滾落下,完全沒有了昔日的風采。

當天夜裡,寇準輾轉反側之後,寫下辭呈,自動辭去了參知政事一職。太宗也沒有為難他,打發他去了青州。

半年過去了,太宗忽然覺得有愧於寇準,就問身邊的人:“寇準到青州過得好嗎?”

底下的人說:“好。——寇準在青州天天縱酒作樂!”

太宗默然。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4 算命網站 (v.8s8s.net) “馬首”事件玄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