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宗以戎昱詩罷和親之議
憲宗以戎昱詩罷和親之議
《雲溪友議》:憲宗皇帝朝,以北狄頻侵邊境,大臣奏議:古者和親之有五利、而日無千金之費。上曰:“比聞有一卿能詩,而姓氏稍僻,是誰?”宰相對曰:“恐是包子虛、冷朝陽。”皆不是也。上遂吟曰:“山上青松陌上塵,雲泥豈合得相親?世路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卧龍貧。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諾從來許殺身。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侍臣對曰:“此是戎昱詩也。京兆尹李鑾擬以女嫁昱,令其改姓,昱固辭焉。”上悅曰:“朕又記得《詠史》一篇,此人若在,便與朗州刺史,武陵桃源足稱詩人之興詠。”……其《詠史》詩云:“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欲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上笑曰:“魏絳之功,何其懦也!”大巨公卿,遂息和戎之議矣。
戎昱,扶風(今屬陝西)人,或曰荊南(今湖北江陵)人。此段記載,牽涉到戎昱的兩件本事:一是招親改姓事,一是反對和親事。招親改姓事,《唐才子傳校箋》以為是小說家言,證據甚確,此處不贅。而戎昱詩句“千金未必能移姓”,《全唐詩》“姓”作“性”,亦可知是流傳之妄。按和親,是漢唐帝王常採用的一種安邊政策,即嫁皇帝公主與少數部落首領,以換取邊庭的暫時安定。當中央朝廷強大時,和親不失為一種和睦鄰邦、親善友好的表示。而當中央暗弱、軍力不強時,和親就是懦弱屈辱的“計拙”之舉了。至於犧牲皇帝女兒青春尚在其次。所以歷代文人,大率反對和親。唐憲宗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君王,大臣們獻計與北狄和親,他不同意,引戎昱《詠史》詩以塞大臣之議。戎昱詩純發議論,“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是對和親政策的根本否定,“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對無計可施、出和親下策的大臣,也是辛辣的諷刺。面對戎昱義正辭嚴的議論,宰臣們自然羞愧無地自容,於是和親之議遂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