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試 | 免費起名大全 | 每日一簽 |

永樂宮與全真教

現在的位置:靈狐算命 - 免費算命 - 小故事
小故事

永樂宮與全真教

永樂宮與全真教

關於永樂宮的壁畫和建築,國內外學者已多有研究,它的寶貴价值愈益弘揚。但是,永樂宮的創建歷史及其與全真教有關的許多問題,直至目前,還缺乏系統的研究。為了深入了解永樂宮,本文就以下三個問題作一些初步探討。

一、永樂宮的創建

永樂宮原址在今芮城縣西南二十多公里的永樂鎮,處中條山峨嵋嶺南麓,瀕黃河北岸。一九五二年,北京古建築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察組的同志發現了這一基本保存完好的元代全真教道宮建築群和壁畫藝術寶庫。后因三門峽水電站的修建將提高它上游的黃河水位,永樂適居淹沒區,國家為了保護這組珍貴的歷史文物,決定把它遷建於芮城縣城北五華里的龍泉村附近。遷建於一九五九年開始,至一九六四年竣工,歷經六年,獲得了成功,基本保存了原建規模和藝術風格。一九六一年,永樂宮被列為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對外開放以來,它已成為人們樂往的旅遊勝地。

永樂宮全名為“大純陽萬壽宮”,因其建築於永樂鎮,故簡稱為“永樂宮”。它是在元代全真教道貴盛時期以民間祭祀先祖神仙的祠堂“呂公祠”為基礎擴大建成的。

呂公祠祭祀的“呂公”是唐宋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八仙”之一呂洞賓。為什麼要在這裡祭祠呂公呢?據說:“永樂鎮東北隅行百步許,曰招賢里,通道之北,即有唐得道呂公之故居也。鄉人慕其德,因其舊址而廟貌之,歲時享祀,甚謹嚴。”呂公祠大約在唐末就已建成。元世祖忽必烈中統三年(公元1262年)翰林學士承旨知制盜兼X史王鄂撰《大朝重建大純陽萬壽宮》之碑說:“唐末以來,士人即其故居XX傍曰呂公祠,每遇毓秀之辰,遠近士庶畢集其下,張樂置酒,終日乃罷。”可見,在唐末呂公祠已成為當地群眾每逢節日的集會場所。當時,呂公祠的建築格局狹小簡陋,也無道士經營。呂洞賓僅是一個被鄉人景仰而神以香火之供的聖賢,還沒有成為全真教的鼻祖。到了金朝末年,呂公祠才有擴展,改祠為觀,並有道士住持,即所謂“近世土官以隘陋,增修門廡,以祠為觀,擇道流之高潔者主之。”值得注意的是,易祠為觀的活動乃系當地官吏(即“土官”)所為,大約是為了適應在此集會的群眾越來越多的情況而進行擴建的。這時,呂公觀性質與先前相去不遠,尚不能說它就是全真教的據點。因為,全真教在金章宗時就被禁罷。《金史·章宗紀》載: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十一月,“以惑眾亂民,禁罷全真及五行毗盧”,可以想見,金末地方官吏不可能違聖禁、大興全真教。

大約在公元1228年到1231年間,呂公觀曾遭到了一次火災的破壞。據壬子(1252年)孟夏潘德沖重立金正定五年(1128年)《有唐呂公祠堂記》碑附記說:《有唐呂公祠堂》碑“金之末年為劫火所裂”。“劫火”既焚裂碑石,殿宇必不能有幸獨存。永樂鎮漢屬蒲坂縣,唐稱永樂縣,至宋為鎮,金元時為河中府所轄。公元1231年河中府已被元朝佔領。故這次“劫火”當為1228年到1231年間的兵燹燃起。而在1240年,宋德方“解褐於純陽祠下,見其荒殘狹隘,無人茸之。”可知劫火之後,景象十分荒涼。

呂公祠發生巨大的歷史變遷是以全真教在元代貴盛為起點的。全真教是宋金對峙時期在我國北方興起的新道教,教興之後,雖經金章宗之禁,“稍微而更熾,五、七十年以來,益不可復動。”這種宗教勢力的發展,不能不引起統治者的重視。金章宗禁斷不了,新興的蒙古統治者成吉思汗聰明地變易手法,改禁止為利用,採取了收買政策,“歲已卯(公元1219年)太祖自乃蠻命近臣扎八免,劉仲祿持詔求之”,邀見全真教首領人物丘處機。全真教上層人物看到宋金勢衰,不足依靠,於是趁元朝統治者拉攏之際,以身投靠。庚辰年(公元1220年)正月,丘處機不顧年事已高和路途艱辛,率十八侍行弟子就詔而往,為全真教尋找政治上的支柱。壬年(公元1222年)三月,他們千里迢迢來到成吉思汗駐紮營地八魯灣(分屬蒙古的科布多),受到成吉思汗的歡迎。丘處機被“賜號神仙,爵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使全真教在道教中居於正統地位。1224年丘處機東還大都,大力發展全真教,在北方大興土木,創觀造宮,“凡祖師仙跡,一為發揚”。呂公祠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全真教徒發掘,整修成其“東祖庭”的。

呂洞賓的傳說在民間影響很大,“凡談及神仙者,必曰鍾(離權)、呂(洞賓)也”,全真教為能吸引更多的徒眾,就把呂洞賓奉為自己的開山鼻祖,並製造了全真教主王重陽師承呂洞賓的神話。永樂鎮既為呂洞賓故里,呂公觀當然在全真教“祖師仙跡”之列,為其發祥之地。況且,呂公觀居於終南山重陽宮和大都長春宮之間,是全真教統治北方的兩大據點相聯結的關節點,同時,又是一個臨水背山,“山河蘊秀,土膏林郁”富有道家理想意境的修鍊之地,所以受到全真教徒的極大重視。

把呂公觀改建為大純陽萬壽宮,其首興之功應歸宋德方,宋德方,字廣道,道號披雲真人,萊洲掖城縣人(今山東掖縣),他是隨行丘處機謁見成吉思汗的十八弟子之一。丘處機居大都長春宮時,曾令他“提點教門事”。丘處機死後,他於1232年出遊今山西和陝西,進行宗教活動,1234年到1236年,曾修建了太原西山昊天觀和平陽長春視。1237年初,他為完成丘處機遺托,以平陽(今臨汾)為基地,進行重刊天下《道藏》的活動。同時“假餘力建立宮觀,自燕齊及秦晉,接漢沔,星分棋布,凡余百區”,大純陽萬壽宮也是這時在他的倡議下興建的一座道宮。1240年,宋德方自甘棠來永樂召集道侶,議論重修純陽祠之事,並首先提出“易祠為宮”的主張。當時,呂公觀的道士“咸稽首再拜,以主持為請,真人允之。”這樣,宋德方開始主持籌劃營建大純陽萬壽宮。不久,駐守永樂的駐軍元帥張忠和觀內道士王志端等將呂公觀並地基狀況呈獻宋德方,駐軍部統張興施水地三十畝,當地群眾又貢獻“磨窠一區”。宋德方“運智於精微之間,斟酌事勢”,開始了興建工作。但在兩三年之內,並沒有多大進展,可能只作了些準備活動。1244年,宋德方再來永樂料理興建之事。這次,他“指授節次,使之漸進”,營建工程才開始有所進展。然而,這年隆冬,呂公觀第二次被火燒毀,“野火延之,一夕而盡。”1245年元政府“敕升觀為宮”,並晉奉呂洞賓為“天尊”,被修建的純陽宮因此更具有顯赫的宗教地位。由於對南宋戰爭造成的物質短缺,也由於宋德方雖然主持營建而實際上無暇顧及,致使興建活動陷於停滯狀態,直至1246年底,純陽宮的景況仍然是“殿宇殊無,垣牆粗立。計爾門徒則雖有度,其材木則未完。不憑有德之師,難結全真之善果。”在這種情況下,宣差河中府長次宮等人從1246年十月至十二月先後六次上疏“敦請潘公(德沖)大師住持永樂鎮純陽宮”經營建築,潘德沖1245年受當時掌握元朝道教大權的侍行丘處機十八弟子中的清和宗師尹志平和真常宗師李志常委命充河東南北路道門提點,“主領河東永樂純陽宮之法席,以事建立”,但是,由於某種原因,潘德沖1252年才遲遲來到永樂,“於是辟垣塘,新宮宇”,開始了大規模的營建活動。

潘德沖,字件和,齊東人(今山東高青縣)也是丘處機十八弟子之一。來永樂之前,他是燕京都道承;后兼任諸路道教提點,雖然地位較其他諸子稍低,卻也具有一定的宗教影響。因而,在他主持之下“遠近助役源源而來”,“四方之薦力施賭者雲會”,“陶甓伐木雲集川流。”潘德沖於是“略基址,度遠邇,程工能,合事庀徒,百堵皆作,不數念,新宮造成,堂殿廊廡,齋廚廄庫,下至寮舍福浴之屬,各有位置,莫不煥然一新”。大概在1256年潘德衝去世前,“純陽官的主要建築無極殿、純陽殿、重陽殿已基本建成。同一時期,在純陽宮北三千里傳說為呂洞賓得道之處的九峰山修建了純陽上宮。上宮是1252年真常真人李志常“奉旨祀五嶽。”四駐永樂,派其門人劉若水等人修建的;其規模比下宮(即純陽宮)小得多,通稱之為九峰觀。純陽宮和九峰觀組成了上下相對的一群建築。

永樂大純陽萬壽宮的興建,據中統三年(1262年)王鄂撰《大朝重建大純陽萬壽宮之碑》記載,“是宮之作,肇於德沖,十年於茲,告成厥功”。說明從1252年大規模興建以來歷經十年之久,到1262年,主體工程已基本結束。嗣後,遺留工程歷時很久,無極門直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才建造起來;壁畫的繪製歷時更久,三清殿,純陽殿壁畫從泰定年間(公元1324至1328年)開始繪製,到元惠宗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才全部完成;至於重陽殿壁畫更晚,可能在1368年完成。因此,從整體來看,大純陽萬壽宮創建的全部完成,差不多和元代相始終,先後費時一百一十多年。

這座規模宏大的建築,它的布局,據考察結果來看,主要建築原來共有五座,即宮門、無極門、三清殿(亦稱無極殿)、純陽殿(亦稱混成殿)重陽殿(亦稱七真殿或襲明殿)和丘祖殿,它們從前至后都排列在一條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不設東西配殿和周圍廊屋,僅純陽宮兩側有朵殿,這種形式打破了傳統的道觀格式,具有宮廷大殿的雄壯氣魄,可以說是元代全真教貴盛的實物顯示。這五座建築,除宮門是清代建築之外,其餘都是元代建築,純陽殿兩側朵殿和丘祖殿解放前已毀。三清殿為四座宮殿的唯一主殿,體積最大,從它開始,每殿前有寬大的月台和筆直的甬道,並依次逐漸縮小各殿之間的月檯面積、甬道距離和宮殿本身規模——在空間處理上,顯示出各殿之間賓主分明的莊嚴氣氛。宮圍有紅牆環護,宮牆兩側為外宮,是真祠仙堂和眾道食宿院落,整個建築佔地八萬六千八百八十平方米。

這座道宮也是一個典型的“寺院經濟”單位,宮側有“下院十餘區,市良田竹葦及蔬圃果園舟車碾(石畏),歲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4 算命網站 (v.8s8s.net) 永樂宮與全真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