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權臣嚴嵩的故事
明朝權臣嚴嵩的故事
嚴嵩,字惟中,號介溪,明朝江西分宜人。他粗眉毛,大聲音,腳長體高,又削瘦,像只兩腳規。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出生在分宜介溪一個寒士之家,他父親嚴準是個窮秀才,在鄉里課蒙童。
嚴嵩幼時聰慧,加上他父親對他的學業格外關心,八歲時就書史成誦,能為文,屬對有奇語.據《嚴氏族譜》,嵩讀私塾時,曾與其老師及叔父對聯語有曰:“手抱屋柱團團轉,腳踏雲梯步步高”;“一灣秀水足陶情,流珠濺玉四顧好山皆入望,削碧攢青;”“七歲兒童未老先稱閣老,三旬叔父無才卻作秀才”。因出語非凡,被人稱為神童。
嚴嵩懂得“關係學”,籠絡世宗親信。兩面三刀,委罪於人。能伸能屈,使用苦肉計。從嘉靖二十三年到三十五年的十多年時間內,嚴嵩先後在宜春、分宜兩縣捐金修建了四座石拱橋:宜春秀江上的廣澤橋,下浦的廣潤橋(上浦、下浦各一座的總稱),分宜清源河上的萬年橋,共花三四萬兩銀子。同時還出資修茸了分宜縣學等等。這些錢,雖刮自人民的血汗,建橋又有狹隘的鄉土觀念和光宗耀祖的思想,橋成又儘管有媚上之嫌,但也是為人民做了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