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試 | 免費起名大全 | 每日一簽 |

[沂蒙典故]臨沂特色小吃——說“糝”

現在的位置:靈狐算命 - 免費算命 - 小故事
小故事

[沂蒙典故]臨沂特色小吃——說“糝”

[沂蒙典故]臨沂特色小吃——說“糝”

日前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了糝和糝湯,就有南方朋友問,糝是什麼東西?我跟他說:糝是一種傳統名吃,是一種文化,是一個讓很多漢語學家汗顏的字眼。

知道糝湯的人很多,因為糝湯就是一種“肉粥”,是山東南部、江蘇北部、河南東部、安徽北部四省交界處的,一種老百姓的普通日常早餐。糝湯的流域較廣,歷史悠久。但是知道糝的恐怕較少,因為它源於臨沂盛於此地,除了這裡的“土著”們,就連讀正確這字讀音的恐怕也不多。

“糝”字,新華字典解釋為:1.穀類製成的小渣。音“shēn”,是名詞。2.(煮熟的)米粒。音“sǎn”,是名詞。據資料釋義,也可以引申為動詞:1.塗粘:“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魏學洢《核舟記》)2.灑落:六街驚糝,阿香車裡行雷。(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以米和羹:劉向《說苑·雜言》曰:七日不食,藜羹不糝。

新華字典的這兩個讀音,竊以為都不是臨沂地區糝這種名吃的真正讀音。這裡正確的讀音應該是:“sá”(“灑”音,二聲)。

這糝究竟為什麼讀“sá”呢?我們還是找找它的來歷吧。

傳說東晉時期,書聖王羲之卧病在床,久治未愈。受他經常接濟的一對貧困老年夫婦,聽說這個消息后十分着急。老婆婆把僅有的一隻母雞殺了,想給他熬鍋雞湯補補身體。她加了點祛寒發汗的藥材,和雞一同煮熟,覺得不太爛,就讓別人看着燒火,自己去地里幹活了。不想回來一看,雞湯熬糊了,黑乎乎的特別難看。老婆婆就又找出一些麥仁啥的糧食加入鍋里,加點水繼續熬好,不好意思地送到王羲之那裡。王羲之久病口乾舌苦,雖沒食慾,但也不好拂了老人心意,就勉強喝了一碗“糊粥”。哪想到一會就感覺精神好多了,體力也恢復了不少。起床後走動,覺得病好了多半。王羲之大悅,看看那米粒和雞湯熬成的糊粥,自忖補中益氣更勝人蔘,於是提筆寫下“米參”二字。後來有人合二為一,就是“糝”字。

關於這個字的讀音,則與乾隆皇帝有關。據說乾隆皇帝有一次南巡,經過臨沂郯城縣的馬頭鎮。當地官員把山珍海味、各色小吃進貢上來,乾隆唯獨對這糝感興趣,覺得非常美味可口。但是不知道小吃的名字啊,就在接見沂州(就是現在臨沂)府官時問了一句:“這是啥?”地方官員在台階下跪着,也不敢看乾隆,聽皇上金口玉言這麼說,忙點頭道:“這是啥(糝),這是啥(糝)。”後來,民間逐漸演化俗成為現在的讀音“sá”。

臨沂的糝和濟寧等地方的糝湯不是一個概念,二者有着天壤之別。濟寧這邊的糝湯,是在碗里攪勻一個雞蛋,沖入沸湯,此湯是一種骨頭熬制的高湯(清湯),加上蝦皮紫菜和香菜味精食鹽,淋上麻油即可。我經常喝這種“糝”,如果不是骨湯,或者是勾兌骨湯,口感還不如普通的雞蛋湯。

有一次我跟一位到訪的老鄉說:如此佳品,要是有小包裝便於攜帶的,能像方便麵豆奶粉一樣一衝就得,該多好啊。老鄉說早就有了啊。我說哇塞,可是一直沒有在市面上買到。其實無論什麼小吃,最好還是要去本地的老店,品嘗現做的才算地道,就像品茶一定要即沖即飲,而不能喝瓶裝勾兌的一樣。

說到這裡,我禁不住口水漣漣也。列位看官,誰要是去臨沂遊覽抑或公差,千萬告訴一聲啊,我陪您前往給您做個免費導遊。其實,這不過是給自己找個喝糝的借口而已。

牧野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1 算命網站 (v.8s8s.net) [沂蒙典故]臨沂特色小吃——說“糝”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