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補習班”考什麼教什麼最愛教八股
古代也有“補習班”最愛教八股
起源於隋朝的科舉考試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歷史。當科舉考試成為了士人一朝改變命運的決定性因素后,各種形式的“補習班”應運而生。那麼,古代的補習班都上些什麼課?老師能不能賺到錢?和今天相比有什麼異同之處?
說到補習班,不得不提到書院,書院最早出現於唐中期,為政府設立的官方機構,主要以收藏圖書的形式出現。不過,其中也有少數是私人設立,作為隱居讀書、聚徒教學的場所。到了元、明、清時期,書院越來越受到朝廷直接控制,連書院院長的任免、教學內容的設定、經費的供給都由官方確定,書院逐漸淪為科舉的附屬機構,成了名副其實的“公務員考試輔導班”。
魏晉南北朝的時候,老莊玄學盛行,人們多講求養生之道,醫學也就自然受到重視。北魏宣武帝下詔建立醫館,教授醫學知識,成為我國最早的由官方設置的專科“輔導班”。
到了唐代,醫學科目被設置在中書省下太醫署中,朝廷聘請來專門的博士(教師)進行教學。教學內容也更加明細化
除了官辦培訓班,家族“開小灶”,是古代理科“輔導班”的另一種重要形式。如果家族中有一位專家,子孫便享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如著名科學家祖沖之的兒子,幼年就傳習家業,而他的兒子也傳家學,在歷算方面十分精通。名氣大了,一些著名理科學者也開始收徒,如元代大數學家朱世傑教授數學,“踵門而學者雲集”。
與現今的補習班一樣,古代的“補習班”也是考什麼教什麼。由於科舉考的多是儒家傳統文化,因此書院、文社和官學一樣,大多以傳授儒學經典為主。“補習班”里除了要學生們熟讀四書五經,老師們也會經常命題,鍛煉學生們寫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驟等。在宋朝和唐朝科舉考試中,策問一科也是學生們的重點複習對象。一些“年度熱點問題”,如當年的自然災害、河運海運、糧食問題等,也是考生在上考場前必須摸清楚的重點,有的學生甚至會事先針對可能的考題先寫好回答並背熟,只待一旦考到,便直接往考卷上默寫出來。清朝還有一個重點考試項目——試帖詩。因此,學生們在“補習班”中也會先將試帖詩的套式練習好,然後拿着準備好的幾個套路,去應對考試需要。
據張仲禮的《中國紳士的收入》一書中記載,根據所在書院、書塾或文社的名氣、坐落地點及自身身份的不同,每位教師的薪資水平也會有很大落差。
有些歷史悠久的書院,由於能得到官府的經常性津貼。此外,還有一些建於省城或富裕地區的完備書院,也可高薪聘請著名學者。這些地方的教師除了固定的薪酬外,很多還能從書院獲得以聘儀、程儀、薪膳、節儀等名義發放的款項。有的學生還會給老師送上“孝敬費”。不過,一些邊遠地區或沒有名氣的則要寒酸許多。 現代